新闻
全球建设规模最大光伏生产基地在陕西开工
6月15日,年产100GW单晶硅片及50GW单晶电池项目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正式开工。该项目总投资约452亿元,占地3081亩,是目前全球建设规模最大、产能最高、技术最先进的光伏生产基地,建成后将带动就业1.5万人。年产50GW的单晶电池可实现每年发电约1330亿度,可减少4800万吨标准煤消耗,进而减少1.03亿吨二氧化碳排放,相当于增加植树造林422万亩。(来源:央视新闻)
募资300亿,新能源史上最大IPO过会
6月15日,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2023年第52次审议会议召开。会议审议结果显示,华电新能(首发)符合发行条件、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。根据招股书信息,华电新能此次IPO募集资金300亿元,将超过三峡能源227亿元的募集金额,成为A股新能源行业最大规模IPO。
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,华电新能本次拟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低于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15%且不超过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30%(含主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份数量)。扣除发行费用后,本次募集资金将投入风力发电、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,其中,风力发电、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拟使用募集资金约210亿元,补充流动资金拟使用募集资金约90亿元。(来源:中国能源报)
国家能源局:完善新型储能项目管理体系和支持政策。
6月16日,国家能源局发布的《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工作规则(试行)》指出,国家能源局将示范项目纳入全国新型储能大数据平台,开展示范项目建设运行情况跟踪监测,并做好示范项目实施情况评估总结。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要加强示范项目管理,协调解决项目面临的问题,完善新型储能项目管理体系和支持政策。
国家能源局:明确独立新型储能进入商业运营条件。
6月16日,国家能源局发布的《发电机组进入及退出商业运营办法》指出,日,国家能源局发布的《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工作规则(试行)》指出,国家能源局将示范项目纳入全国新型储能大数据平台,开展示范项目建设运行情况跟踪监测,并做好示范项目实施情况评估总结。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要加强示范项目管理,协调解决项目面临的问题,完善新型储能项目管理体系和支持政策。
1至5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14.7万台。
据央视新闻报道,今年1至5月,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14.7万台。其中,公共充电桩同比增5.1%,私人充电桩同比增24.5%。在县域,长三角、珠三角和海南的充电桩数量增长较快。今年一季度,浙江乡村地区个人充电桩用电量3.38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139.2%。今年1至5月,江苏省的农村居民充电桩达到7万根。
欧洲光伏能源专家:中国光伏技术处世界领先地位。
据央视新闻6月17日报道,欧洲光伏能源专家和业内人士均表示,中国在光伏领域的技术发展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,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也让欧洲受益。当前欧洲从中国进口的光伏组件约占其需求总量的90%。进入2023年,欧洲的需求继续拉动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增长,今年一季度,中国对欧出口光伏产品总额同比增长超过20%。